全国免费电话:
400-123-4567

行业动态

91秦先生:汉代徐派园林美学研究

文/张溥杰

编辑/张溥杰

本文从美学的角度,总结了汉代徐派园林的艺术风格,并通过对这一时期徐州历史文化背景的分析,阐释了汉代徐派园林风格的形成及其文化渊源。

通过对景观、建筑、植物等园林元素的解读和典型实例,分析了徐派园林艺术风格的内涵。阐明徐派园林的朴拙之美,有助于在今后的园林建设中更好地运用地方艺术风格,促进地域园林的发展。

91秦先生:汉代徐派园林美学研究(图1)

徐派园林

王国维在《红楼梦评论》中说:“美之为物有两种:一曰优美,一曰壮美”。一般来说,优美是指事物的阴柔、灵动、轻盈、宁静、和谐的动作和形体,使人感到舒适、轻松、明亮愉悦。

壮美是指事物的阳刚、瑰丽庄严、雄伟、气势的动作和面貌,令人深思。并给人们带来令人印象深刻、震撼和激动的审美愉悦。

91秦先生:汉代徐派园林美学研究(图2)

国学大师王国维

园林方面,清秀的以江南私家园林为代表,风格自由,青瓦素壁,临水挂亭,树篱稀疏,小径弯弯曲曲,园林典雅、灵动、精致柔和。

奇丽的园林以秦汉皇家园林为代表,模仿天象,模拟瀛洲、湖、蓬莱等仙境,包括园林中的自然山水,规模宏大,风格瑰丽而明清皇家园林则是另一种既利用中国北方自然景观,又吸收江南园林营造手法的特殊类型。

徐派园林,发展于古代徐州地区(中国最古老的九国之一)的土壤中,尤其是汉代的徐园,既不同于秦汉皇家园林的壮美,也不同于江南私家园林的婉约,更不同于明清皇家园林的浑然一体之美,形成了自己的朴实无华的风格。

地域文化是指某一空间在某一时期最能体现该空间特征的文化。

《禹贡》记载,“海、岱及淮惟徐州。”徐州得名于徐方,徐方是商代的古王国。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,古徐州横跨楚国和鲁国。

91秦先生:汉代徐派园林美学研究(图3)

《禹贡》记载九州

楚文化充满野性和浪漫,鲁文化则以儒家理性和克制为代表,两种文化在这片土地上碰撞、交融。

据杜佑《通典》记载,徐方是邹、鲁地区的古国,汉代仍受儒家文化的影响。

据《沛县志》记载,“沛与邹、鲁相邻,当地人务农,重视礼仪和道德。”这些文字记载,证明了鲁国与古徐州的关系。

就地域文化的发端而言,早在周穆王时期,徐偃王就以仁义著称于世。如《韩非子·五蠹》中所记载,“徐偃王处汉东,地方五百里,行仁义,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。”

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说:“徐偃王好行仁义,陆地而朝者三十二国。”

《后汉书》说:“偃王处潢池东,地方五百里,行仁义,陆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。”

韩愈(唐)在《衢州徐偃王庙碑》中也提到了偃王的仁义。偃王对仁义的提出,比孔子的学说早了400年。因此,浪漫与理性的冲突也是古代徐州文化的内在冲突。

91秦先生:汉代徐派园林美学研究(图4)

徐偃王

古代徐州典型的地域文化有形成于两汉时期。皇帝汉代高祖就生活在这一地区并建立了400多年的王朝,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。

徐州是高祖的故乡,两汉时期曾是13位楚王和5位彭城公爵的领地。因此,帝国意识形态对地方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。

一方面,皇权的“礼”对浪漫空灵的楚文化是一种约束;当地人出于对高祖故里、诸侯国都的自豪感,自然崇拜皇权,热衷于“礼”。

另一方面,高祖实际上是“生于楚国,喜爱楚国歌舞(《史记》记载)”,汉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楚的地域风格,特别是在艺术上。

皇权的束缚与楚人的自由不羁的意志发生了剧烈的碰撞,武帝时期思想观念的巨大转变(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)使冲突和崩溃变得更加强烈。

在汉代徐州(及周边地区)的时空坐标中,浪漫与理性、克制与自由的冲突孕育了这种独特的地域美——“卑美”。

园林作为一种综合而复杂的艺术品,是“授权建筑师”基于一定的文化背景,利用山、水、建筑、植物等元素的组合,释放和表达思想情感的载体。

在古代徐州土壤中发展起来的徐派园林,是建立在野性与理性相结合的文化背景之上的,自由与克制。

通过对地域园林元素的艺术处理,形成了刚健内敛、自由严谨的谦逊之美的艺术风格,展现了当地人坚定执着的生命力、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。

1.山脉和河流

《禹贡》记载了古代徐州的地理:

“淮、沂其乂,蒙、羽其艺,大野既猪,东原厎平。厥土赤埴坟,草木渐包。厥田惟上中,厥赋中中。厥贡惟土五色,羽畎夏翟,峄阳孤桐,泗滨浮磬,淮夷蠙珠暨鱼。厥篚玄纤、缟。浮于淮、泗,达于河。”

这表明古徐州多为平缓的山丘,而不是高山,改良后的河流没有急流,水流缓慢。这符合《说文解字》所说的“徐,意为平缓,土地平缓延伸。”

因此,平缓延伸的自然山水为徐式花园带来了平缓地形的背景,也带来了可以自由设计的景观空间。

除此之外,泗水边还有可以做成青石的石头。古泗水的源头,东起鲁国汴县(今山东泗水县),西起济水向东流的河,两河在方与(今山东鱼台)汇合,经沛县、彭城向东南流入淮河。

泗水流域可造青的石头有吕梁石和灵璧石,《水经注·泗水》、《唐书·地理志》等都有记载。吕梁石既有山石的棱角,又有水石的圆润,刚柔并济,刚劲有力,造型优美;

灵璧石质地致密,纹理扭曲,表面凹凸不平,造型硬朗。它们都是徐派园林中假山和水虚华风格的基本材料。

2.建筑物

建筑作为园林要素之一被赋予了最人工的色彩带着强烈的情感。

东汉诗人王延寿《鲁灵光殿赋》唱出了辉煌与壮丽高耸入云的宫殿91秦先生。鲁灵光宫是鲁恭王刘余在鲁国曲阜(今山东曲阜)修建的。

刘余是西汉景帝的儿子,他特别喜欢修建宫殿、公园和养狗养马。宫殿建筑风格高大奇特,纵深开阔,是徐派园林中的代表性建筑。

91秦先生:汉代徐派园林美学研究(图5)

汉代石(砖)浮雕上的徐派建筑

相连的亭台楼阁的平面布局,环环相扣的小路,建筑物的横向扩张,高耸入云的宅邸庙宇的纵向扩张指向神秘的天堂,展现出一种多姿多彩、生机勃勃的生命状态,与汉代的石(砖)浮雕一样,体现出巨大的力量和气势。

从总体上看,汉代徐派园林无论是建筑群还是单体建筑,都具有规整有序的结构。建筑群往往在严格的对称中有一些细微的变化,并随着变化保持统一的整体风格。

单体建筑因为严格的“规定”而显得庄重严谨,但也保留了灵活的设计。山东费县发现的“联楼亭”石像有两个亭子,大小相同,但结构不同,呈现出对称性和差异性。

91秦先生:汉代徐派园林美学研究(图6)

两个结构严谨的展馆由一条造型优美的廊道连接,形成一个布局紧凑、规整生动的建筑群。徐州贾汪的游园,亭台楼阁层层叠叠,整体结构规整,但一面亭台庄严宏伟,另一面临水而建,用于垂钓观鱼,显得更为自然生动。

山东微山吊水榭造型奇特,呈方形,屋顶线条平直,特别是楼梯下的弧形斗拱,形似肱二头肌,又似拳术中的上勾拳,动感十足。

91秦先生:汉代徐派园林美学研究(图7)

吊水榭造型

这种“对称中的变异,严格中的灵活”,是理性与“规范”下极具生命力的浪漫与激情的表达与释放。高亭乐(徐州铜山)展示了规整的亭子与火焰般的支架相呼应,庄重与生动完美融合。

91秦先生:汉代徐派园林美学研究(图8)

在《爱鸟图》(徐州铜山)中,对称的亭子屋脊两端都有美丽的近形上翘飞檐,坡脊两端也有微弯的U形上翘,使简陋古板的屋顶成为一个全新的优美的翼状形象。这一切都显示了徐派园林的力量、气势、质朴和浪漫。

3.植物

在出土的汉画像石(砖)中,《射鸟图》和《喂马》向我们展示了枝干缠绕、枝叶繁茂的树木和“螺旋生长”的生命之美。

91秦先生:汉代徐派园林美学研究(图9)

射鸟图

91秦先生:汉代徐派园林美学研究(图10)

喂马

此外,双望塔、大树和人物和常青树中的参天大树,也体现了古代徐州人对生命力的追求。

秦朝伏生曾写过“凉荫盖阔楼”“一树华盖,两院阴”,张庆瑞还写了《杨柳槐荫寻迹》,说明“大树阴”是古代徐州地区常见的植物景观,也是抒发情感的重要媒介。

91秦先生:汉代徐派园林美学研究(图11)

正如王圣谟所言:“老树上腊梅不凋,松柏上烟云深”,古徐派园林中的树木不仅在空间上得到了拓展,而且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和韧性。

朴实无华之美的典范——歌风台。歌风台,又称沛台,是汉朝沛人为纪念汉高帝刘邦光荣归来而建的纪念性园林,因《大风歌》而得名。

歌风台历经历史沧桑,几经搬迁重建,但在唐伯虎的《沛台实景图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它的古代形象。

91秦先生:汉代徐派园林美学研究(图12)

唐伯虎的《沛台实景图》

这幅画是明代歌风台的文献图,但也可以看到古井和废碑,这意味着明代歌风台是在汉代原址上重建的,因此可以从这幅画中了解到汉代徐派园林之美。

歌风台位于一个远离山和水的平原地区,场地不高,但在开阔的田野中看起来很大。歌风台周围的弯曲河流边的圆石头有一些角,就像从石头中爆发出一种强大的力量。

这里有许多大树,枝干扭曲,绿荫苍茫,枯死的老树枝显示出质朴之美,年轻的嫩枝显示出这些老树的生命力。

91秦先生:汉代徐派园林美学研究(图13)

今天的歌风台

这座建筑风格质朴,结构规整,院落简单,半隐于古树之中,只有“赤纹”(屋脊上的一种传说中的动物形状的装饰)告诉我们它是一个普通的富人家庭。

总而言之,歌风台的凝重立意和真挚谦逊的风格,蕴含着力量和力量,表达了怀念“天子从庶人”的强烈情感。

地域特色的形成与传承是中国园林自成体系的重要因素。 正确把握地域园林的艺术风格,是地域园林服务社会、服务人民的重要基础。

“拙美”是对徐派园林的美学概括,也是区别于北方园林、江南园林等地域性园林的本质特征。

因此,只有充分认识和理解徐派园林朴拙美的本质,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掘其造园理念、造园方法及其所蕴含的情感,将其筛选、改造并运用于现代园林中,可以构建出引发人们怀旧、满足人们需求、迎合时代发展的新徐派园林。

而只有虚实之美的徐派园林才能进一步丰富中国园林体系,让人们感受到别样的园林之美。

91秦先生:汉代徐派园林美学研究(图14)

91秦先生:汉代徐派园林美学研究(图15)


91秦先生 91秦先生 91秦先生

Copyright © 2022-2026 91秦先生 版权所有 | 网站地图   

地址:天朝天堂路91秦先生 电话:400-123-4567 传真:+86-123-4567

手机:138-1234-5678 联系人:张生